据媒体报道,近日成立的国家开放大学、北京开放大学、上海开放大学,将作为高等院校补充,有效缓解当前上大学是唯一选择的局面。
“开放大学”,校名是全新的,也体现了开放教育、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。但这能否成为“终身教育发展的新载体”,能否有效缓解上大学的焦虑呢?还很难说。
“开放大学”的前身是“电视大学”,其办学伊始即立足终身教育,立足于在全日制学历教育之外,给受教育者提供方便、灵活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选择。可为什么没有缓解高考焦虑,在很多学生和家长心中,还是高考“一考定终身”呢?
问题就出在开放教育、继续教育,是全日制高等教育的“补充”上,而不是与全日制高等教育拥有平等的地位。作为“补充”的继续教育,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和人才评价体系中,学校低人一等,学历也低人一等。有一些研究生招生机构,就明确不招收持自考、继续教育文凭的学生。在这种情况下,选择接受继续教育,是很多受教育者无法进入全日制大学之后的无奈选择。
对此,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(2010~2020)》明确指出,“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,特别是成人教育活动,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”,“搭建终身学习‘立交桥’。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、横向沟通,提供多次选择机会,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。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,办好开放大学,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。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,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。”这实质要求给予继续教育平等的办学地位。
开放大学正是根据国家教改精神成立的。此前,一些地方在贯彻落实国家教改时,也制订了发展终身教育的相关条例,提出继续教育可承认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学分。这貌似在搭建“立交桥”,可其实仍把继续教育设置为低于全日制高等教育的教育,只让开放大学对全日制教育开放,而没有全日制大学向开放大学开放。
在美国,社区学院的申请门槛远比名校低,学费也不高,课程学习很灵活,很多受教育者先选择上社区学院,然后再转学到名校。在社区学院与名校之间,有学分互认和转学协议。这种高等教育体系,就给了学生多元的教育选择,也促进了各类教育的平等竞争。而之所以社区学院的学分能得到名校认可,除了办学者没有“门户之见”外,社区学院严格实行“宽进严出”的教育,保障每个获得课程学分的学生都“货真价实”,是十分重要的方面。
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模式,值得我国开放大学学习和借鉴。首先,教育管理部门,必须率先清理存在于教育系统的“教育歧视”,包括职业教育歧视、民办教育歧视和继续(成人)教育歧视,给各类教育平等的发展空间。其次,开放大学必须提高办学质量,严格实行“宽进严出”。
何时我国学生不把进全日制高校作为首选,高考高分的学生会放弃名校而选择开放大学、职业学院,或者高中毕业后不直接上大学,而先参加工作,在工作时接受继续教育,“存够”学分,获得学位,再自由申请大学深造,那么我国教育的多元发展格局才真正形成了。高等教育体系不再是一个金字塔结构,开放大学、职业学院中也有一批名校,这样的教育才能缓解上大学的焦虑。(作者系上海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)Copyright © 2017 Gaosiedu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
名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苏ICP备17049016号-1